(资料图)
高考一结束,学生和家长的重心就立刻转移到填报志愿等工作上来;一些不法分子也打起了小算盘,准备伺机实施诈骗。为提高学生和家长的鉴别能力和防范意识,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公布了诸多高考招生中的真实案例,曝光了常见的诈骗套路。多地警方也发布高招典型骗术,为学生和家长传授反诈招数。
梳理这些骗术,骗子们往往打着“有内部关系”或者“工作人员”的旗号,在高考分数、高校名额、奖助学金等学生和家长比较在意的领域挖坑设陷,想方设法谋取利益。有的称自己有门路搞到名校的保送名额,“以学生名义向校方捐款可以额外加分”;有的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,向学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,通过给定银行账号骗取学杂费;有的借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身份,以提前发放助学金为由骗取金钱……诈骗招数很多,但都是损招、阴招。学生和家长一旦入局,不仅个人信息乃至财产会受到侵害;还可能影响到原本的招录程序,以至错失入学机会。
骗子的手段还真算不上高明,可高招工作开展了这么多年,反诈宣传也进行了这么久,为什么还有骗子屡屡得逞?部分原因是骗子善于伪装,比如伪造录取通知书的骗子,会使用和原学校相似的校徽、logo,还配备所有的课程资料,地址也和正版一模一样,让人难辨真假。更重要的是,骗子抓住了学生和家长对招考工作陌生又急切的心理。不少学生和家长是第一次经历高考招录工作,难免不了解其具体开展方式,在这种“信息差”下,骗子们就可以趁虚而入;此外,有些学生考试结果不太理想,家长就急着寻找歪门邪道,以为送出去钱就能换来前途,殊不知送的钱都进了骗子的腰包。
学生奋斗拼搏了这么久,终于迎来了从高中迈向大学的重要环节,应该理解其期待和紧张的心情;家长爱子心切,在孩子的求学路上煞费苦心,对择校这样的大事必然格外上心。既然重视,就更应该要小心骗局,别让骗子坏了好事。
应对高招诈骗也有高招,那就是提高警惕。高考考录是国之大事,举国关注,正规渠道不会涉及金钱,招录流程也不允许“内部关系”存在。只要看清诈骗套路,防范起来并不难。比如,收到录取通知书等先去官网查询信息,一核实便能发现真假;保护好孩子的信息安全,不随意公布准考证、成绩单等内容,让骗子无机可乘。理性对待招录工作,注意分辨真伪,做好了这个功课,才能更从容地为即将到来的高光时刻喝彩。
高招工作不只关系到学生和家长的权益,也事关高校的录取秩序乃至社会的公平正义。离高考出分还有一段时间,眼下正是开展招录指导、揭穿各种骗局的好时机,高中、高校以及教育部门不妨推出更多咨询方式,主动走近学生和家长,用权威说法破解诈骗花招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