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旧时通州州治衙署的西侧,有三座建筑群,以西塔胡同相隔,呈倒“品”字形分布,分别为儒学文庙、佛教佑胜教寺、道教紫清宫。三教自紫清宫建成时,和谐共处400余年。它们历经朝代更迭,岁月磨难,均未能完整的保存到今天,如今因位置相近而被合并保护,称“通州三教庙”,旧西塔胡同也一并被圈入其中。
(相关资料图)
清代通州城地图局部
通州文庙
在位于今天国子监街的北京文庙始建前四年,即元大德二年(1298年),通州文庙在大运河北端西畔、通惠河河口南岸开始营建,是目前北京地区最古老的孔庙,也是仅存的州县级孔庙。
通州文庙经过元、明、清三代的22次修缮和扩建,至光绪九年(1883年),规模已为京畿之冠,又被称为“通州学宫”,是通州教育的见证。在科举结束前的六百余年间,有2363名五贡以上人员从这里走出,包括2名状元、178名进士、688名举人,1497名五贡。
民国以后,文庙先后被不同单位机构占用,经历了较大程度的拆改与损毁,至北京花丝镶嵌厂破产后,才于2004年开始了部分建筑的复建。
如今文庙基本恢复了旧时的格局和面貌,分为东、中、西三路,占据了三教庙南侧全部。其中中路南侧为棂星门,再往南的照墙、射圃、南宫门、“如日中天”牌楼及南面东西两侧的忠义祠和节孝祠、大门及北面东西两侧的“德配天地”坊和“道冠古今”坊,未得复建,曾分立于两坊东西两侧的一对清光绪年间的下马碑,也只残存一块,其上文字除“文武官员军民”六字,均已不存,按照榆次文庙门外下马碑的内容猜测,下方应该是“至此下马”等字词。
通州文庙下马碑
自棂星门往北,是泮池及泮桥,其东西两侧分别为供奉本地品德学识闻名乡里,且为百姓所推崇之人的乡贤祠,以及供奉东汉至清代,在本地为官的78位名宦的名宦祠。
棂星门、泮池及泮桥、乡贤祠
名宦祠
过了泮桥是旧时祭|拜孔子时,官|员整理衣冠熟悉仪规,武官存放兵|器的大成门。此门又被称为“戟门”,曾有二十四件礼仪器戟立于此。大成门东西两侧各有朝房三间。在东朝房北侧还留有刻于清康熙二十一年的重建通州学记碑,以及刻于清雍正元年的乡贤碑。
大成门
东朝房
重建通州学记碑和乡贤碑
大成门以北,是文庙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大成殿,这也是文庙唯一一座留存下来的古建筑,始建于元代,现为清代建筑,殿前有月台,殿内供奉着孔子及其弟子的牌|位,并悬有“万世师表”“与天地参”等牌匾共五块。大殿南面东西庑相对,殿西偏北处有始建于清康熙年间,用以训导学生的圣训亭。往北是同样建于清代,用以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崇圣殿,殿前古井是三座庙宇的中心。
大成殿与圣训亭
崇圣殿与古井
东路虽仅有供奉孔子画像及生平圣迹的圣容殿,以及贮藏皇上御赐书籍、儒家重要经典和诸子百家之书的尊经阁两座建筑,但却收有多座石碑在此,包括清乾隆四十四年的饬谕士子碑、年代不详的众善醵(jù)资学宫碑、清康熙年间的重新儒学明伦堂碑等。
圣容殿
尊经阁
三块石碑
西路由南至北分别为头门、二门、东西斋房、明伦堂、学正署和训导署。明伦堂曾是读书、讲学、弘道、研究的场所,也是通州第一所书院通惠书院的办学地。训导署是负责教育事务的文庙训导的办公地,辅佐其工作并负责执行学规的学正则是在学正署办公,两座建筑在同一院落中。
二门
明伦堂
学正署
文庙西路以西还有一座文帝祠,出文庙往北,即旧西塔胡同。西塔胡同与东塔胡同相对,因位于北大街以西,近燃灯塔而得名。紫清宫和佑胜教寺的正门都开在这条胡同里。
文帝祠山门
旧西塔胡同
紫清宫
紫清宫位于文庙以北偏东,是三座建筑群中建成最晚,且占地面积最小的一座。始建于明代中期,为时人所捐建的道教寺观,清同光年间都曾有过重修。观中主|祀道教的三位至高|神,分别为玉清大帝元始天尊、上清大帝灵宝天尊、太清大帝道德天尊(太上老君),此外还有太上老君的徒弟哪吒的塑像,故而又被俗称为“红孩儿庙”。
因为哪吒在传说中拥有呼风唤雨的神|力,每逢旱情,百姓都会来此祭|拜,希望旱情早日结束,紫清宫由此也渐渐成为了古代通州人民祈祷消灾之所。
在八国联|军侵|略通州时,紫清宫被强占,塑像及器具被损毁,这些连同光绪年间的重建始末,一同被纂刻成文,留在了正殿东山墙正中。新中国成立以后,这里也成为了北京花丝镶嵌厂的一部分,在五十年代末保存尚为完整,经过六七十年代的拆改,山门东耳房、正殿东耳房和东配殿都已不存,只余山门一间、山门前古槐一株、正殿三间及西配殿三间,现存的东配殿可能是后期重修。如今整座紫清宫除了北侧两件殿宇上锁紧闭,其余开放殿宇均已无塑像,已被辟为展厅及店铺和办公场所。
紫清宫正殿
正殿东山墙正中的石刻铭文
佑胜教寺
文庙正北,紫清宫以西,是供奉燃灯佛的佑胜教寺,俗称“塔庵”,传为北齐年间(550年~577年)始建,是通州修建较早的古寺。寺西是建于北周末期(577-581)的燃灯佛舍利塔,寺中还有一棵与寺院同时并存的古槐,三者相伴至今已历经十二朝1400余年。
历史上佑胜教寺是古通州最大的寺院,全盛时规模宏大,香火鼎盛,信徒络绎不绝。如今虽只存山门、天王殿、燃灯宝殿、三圣殿、观音殿各一座,寮房数间,但依旧有僧人在这里,日夜诵经、祈福、守护着这座千年古寺。
标签: